中国·伟德BETVLCTOR1946(源于英国)官网-Global Leader

扫一扫,关注下方微信

胡剑锋:处在内卷的社会中,但绝不能做内卷的职业人标签:

突破内卷,需要来自外部的力量。

从华为内部论坛中传出一篇关于“内卷”的文章,一度引发了坊间争论和思考。很多人就”内卷“的现象和深层次原因做了剖析,也由此引发了更大范围的讨论。


1.jpg


内卷一词,源于社会学的名词“内卷化”(involution),对应于“进化”(准确地讲是“演化”,没错,就是“天演论”和“进化论”的evolution),是美国人类学家吉尔茨在上世纪中期研究印度尼西亚农业生态时提出的一个概念,大体上是说社会或者文化发展到一定阶段之后,会达成某种稳定状态,也因此停滞不前而无法升级为更高层次。


内卷化初时说的是农业经济,后来这个词被推广到更大范围,乃至成为人类社会各个领域发展过程中的一种特有现象。很多学者曾就内卷化特征分析过不同的领域,各有看法、莫衷一是。


之所以“内卷化”这个词在2020年忽然流行,其实是社会发展的必然反映。源自于上一个时代技术革命带来的互联网推动力,持续了二十多年后逐渐衰竭,目前还没有找到哪一种力量能够带动经济的大幅度成长。社会经济发展的模型自凯恩斯主义主导下的全球货币与财政扩张,似乎也走进了难以逾越的怪圈。从宏观社会到微观经济,全世界正在陷入内卷化特征之中。


社会进步依赖于什么?


恩格斯说,社会进步要在“人们生产和交换的方式中去寻找”,也就是因为科技进步带来的生产和交易内容与方式的变化,孕育者社会的变革。


2.jpg


一旦经济发展和社会变革停滞,既有发展的力量就会依照惯性内卷(想象一下奔涌的水流遇到堤坝的景象),而导致内部过程的“精致化”。从形式上来看,越来越多的又、越来越多的免责技巧、越来越多的形式主义、越来越多没有必要的繁文缛节就会产生。表面看来,这种精致化是一次升级,但其效果却是边际效应持续递减,最终归于徒耗资源的无用功。


宏观社会当下的内卷化需依赖于技术创新


3.jpg


宏观社会当下的内卷化已经是现实,需要突破必然依赖于技术创新,或者新的社会关系。互联网和全球化是上一个时代的增长基石,即便是没有国际贸易摩擦,增长也几乎到了尽头。所以,这次十四五规划中,将“创新”与“科技”放在了首位。


企业和个体在内卷的概念下,又当如何?


社会太大,世界太远,也许内卷化这个词带给我们的感受并不深刻,但如果将同样的概念放在企业和个体,也许会有不一样的思考。


一个企业,诞生和成长都有自身的道理。无论是产品、技术,还是市场、销售,之所以存在,就是因为其行为和成果得到了市场的认同。但在价值观确定、业务确定的情况下,周而复始,又将会如何?这几乎是每个企业家的痛苦之源泉。


4.jpg


安于现状当然也可以,但上一次互联网引发的淘汰赛,仍然前音未缈,下一次会不会轮到自己?时代的进步必将“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没人知道明天和意外哪一个先到。如果没有创新的业务、新开辟的疆土,企业还会生存多久?缺少动力、缺少新鲜感的周而复始,就是一场内卷。


一个职业人工作久了就会懈怠,“始终如一”的工作,或者只在一些细微之处着手“螺狮壳里做道场”而没有突破,就意味着天花板近在咫尺,即将失去职业空间。人生在于过程中的不断尝试和探索,见到不同的事物、创造更大的价值,但内卷之下却可见“终生”,夫复如何?


5.jpg


也许来自生活的压力,也许来自房贷的催促,也许来自工作的繁复,于是不断重归旧路。时间似乎总是不够用,或者精力不再能支撑,或者信心已经远去,于是不再进取。缺乏创造力,也缺少激情的工作和生活,是不是就此永续?这也是一场内卷。


突破内卷,需要来自外部的力量。只有开放的系统,才能持续接受外部信息和能量,从而引发自身变化和改善。来自市场的压迫、环境的变化、客户的需求,都是改善和突破的契机。但从根本上,不断与外界接触、与前沿同行,才是持续获得突破力量的正确方法。


创新需要与外部沟通,借助于来自外部的力量。但创新的基础,还在于内生的力量,一是成长欲望,二是文化习惯。所以,构建和保持一个学习型团队,对企业和个体都很重要。由学习而提升自我认知,是长期有效的内生力量,也是企业和职业人突破内卷怪圈、走上新通道的必由之路。


别无他途。


扫一扫,关注下方微信
XML 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