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年国内诞生了众多新品牌,不仅崛起速度快,而且角度刁钻、非大众化,一度被视为是新的商业现象。但仔细观察新品牌的定位与逻辑,并没有脱出经典的市场定位与营销模型。
一直以来,工业化都在不断满足人们的显性需求
产品不断丰富的过程,非常像是在一个桶里装东西的过程:先是装大石头,然后装小石头,再装沙子,最后装水。最终桶里面的满载荷实,是从大到小分步填充的结果。这一过程正是市场逐渐细分定位,需求逐渐缩小外延、产品逐渐增加内涵的过程。
但是,当人们的显性需求满足之后(桶填满了之后),这种方式失效了。
苹果公司的创新产品开创了新世界,不过这个新世界的本质却是技术进步和应用场景的创新
戴森公司的创新产品并无了不得的技术创新,而是从用户感受的角度找到了新市场。近些年的国内创新品牌更接近于戴森的模式。
创新生态位
生物学中有一个生态位的概念:生物的个体在种群中,或者种群在群落中,相对于时间、空间以及环境因素都有自己的位置,这个位置就是这种生物的生态位。物种的生态位是演化的结果,是生物利用资源而竞争所导致的平衡状态。
通常一个局部环境中的生态相对平衡,但当发生了剧烈的环境变化(小到天气、中到迁徙、大到自然灾害),在形成新的生态平衡的时候,新的生态位就会出现。
对创新品牌而言,原有的产品生态实际上已经覆盖了所有的空间(时间),但因为覆盖的范围太大而导致有些地方覆盖深度不足,这就产生的新的机会。
传统意义上的需求,在功能比较容易满足,相似度也非常高,例如电视机、吸尘器等,在这一点上很难进行优劣比较。不过在精神意义上的需求,因为其个性化则很难用规模化方式满足,这就产生了机会。创新品牌只要抓住了潜在的、精神上的需求,就有机会创造客户。
严格意义上说,创造客户这个短语并不准确(尽管德鲁克说这是企业唯一的价值),而应该是响应并启发客户的内在精神需求。
当社会生产力发展到新的阶段,基本需求满足之后,潜在的需求就产生了。管子认为的“仓廪实而知礼节”,其实就是潜在需求、精神需求。这种需求一定不是大众化的,反而应该是非常小众,只是当人口基数达到一定程度之后,“小众”也很“大众”。
小众群体需要新的生态位,而创新企业则创造了新生态位的成立条件,如此创新品牌便诞生了。
刚刚结束的人口普查,中国人口已经超过十四亿,这是一个天量的市场。这个市场中哪怕是很小众的群体,也有庞大的数字,足以支撑创新品牌。这也是为什么在这个阶段,中国诞生了众多的创新品牌和创新产品的原因,尽管很多品牌只是昙花一现。
中国的规模化市场是创新的基础支撑,也是未来中国经济快速成长的理由。在科技与创新、数字经济成为十四五规划的重要篇章之后,更多创新品牌必将汹涌而至。
创新品牌,只是在追随历史的脚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