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2日,七贤荟第35期贤言荟语沙龙以线上讨论的形式热烈举办。基于两会期间的热门提案,本次沙龙围绕“‘建议年轻人多进工厂’的提案成为热搜”这一主题展开讨论,特别邀请大连亚明汽车部件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方建儒,大连博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曾永春,大连天翼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张煜,大连恒动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汲业,辽宁仁義科技服务有限公司董事长、美团与饿了么最大的即配服务商王淞民,秀联捷(大连)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任杰,蜜思传媒(大连)有限公司总经理刁语心,大连市新的社会阶层高新区联谊会会长、大连伟德BETVLCTOR1946董事长胡剑锋以及中共大连市委党校经济学教研部教授杨晓猛参加会议,分别发表针对该提案的看法及深层思考,并从年轻人、企业、平台、政府四方面提出改变该现象的途径。
1、您是否支持“年轻人少送外卖多进工厂”的提案?如何看待?
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和经济增长的发动机。从宏观来看,年轻人多进工厂能够为我国的制造业提供更多的人力资源,支撑制造业工厂得以稳定发展。但由于大多制造业工厂都通过压低人力成本来保证经营利润,使得工人的工资收入、劳动时长、晋升空间、养老保障、工作环境等待遇较差,逐渐失去对求职者的就业吸引力,最终造成年轻人就业难与制造业工厂招工难的“两难”窘况。
该提案主要是从我国制造业发展的角度出发,但若要彻底解决这一难题,还需要通过年轻人改善择业观、企业待遇升级、平台帮助、政府扶持等多方面进行变革。
2、这是年轻人择业观的偏颇还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如何认知?
“两难”窘况的出现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但也能体现出年轻人择业观的偏颇。
我国之前低端制造业只能产出低附加值的产品,这类产品制造门槛低、价格竞争激烈。普遍的低利润既影响工厂的自身发展,又导致用工岗位的不稳定性。随社会经济的发展,快递员、网约车、外卖员等新兴工作岗位如雨后春笋不断涌现,为年轻人提供更多的可选择就业岗位,导致工厂人员流失更加严重。
中考普职分流在保证有近一半比例的学生就读职高,接受职业技术培训,成为一名技术工人的同时,又使社会普遍将进厂工作默认为是单纯的体力劳动,即毫无技术含量的较低等工作。渐渐地,“进厂能得到的学习机会比外卖行业多得多……”“进厂的福利保障比外卖行业稳定……”等劝年轻人进厂的话术失去吸引力。相比较下,光鲜亮丽的网络直播或自由灵活、多劳多得的外卖行业更是年轻人的钟意选项。
3、年轻人、企业、政府以及相关各方是否有责任改变“不爱工装爱电车”的现状?应如何操作或优化改进?
面对“窘境”,需尽快抓住切入点。
政府积极发挥宏观调控职能,为制造业企业制定合适的财政税收政策,助其在困境中站稳脚跟;通过媒体宣传等方式,潜移默化地改变社会对“进厂”的普遍印象。
制造业企业不将所遇问题皆归咎于大环境及个别年轻人偏颇的择业观,应着力改善就业环境,提升工厂福利及其他就业保障,积极改变年轻人对工厂的刻板印象;通过科技创新与技术升级来增强自己的核心竞争力,让“进厂”不再是单纯的体力劳动,更加偏向于技术层面。
年轻人树立竞争就业观、职业平等观等正确的就业观念,权衡利弊后选择真正适合自身发展的职业……
通过政府、企业、年轻人三主体的共同提升,即可加速缓解用工难、用工荒等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