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子
2021年终于过去了。之所以说“终于”,你懂的。
2020年来临之际,笔者讲了“新七态”,所谓:新事态、新心态、新世态、新业态、新生态、新常态、新变态。大抵是因为中美贸易摩擦及科技进步、经济转型引发的一系列社会变迁和商业新局,结论是企业需要如同蝶变一般,在新时代中“变态”,所以叫做“新变态”。
回顾 | 胡剑锋:致敬2021年,从新变态到新固态,这只是开始的结束
不成想还没有主动“新变态”,新冠疫情爆发,所有人都不得不“变态”了。接下来的一年抗疫,到了年末,笔者承袭上一年的“新”和“态”,又写了一篇文章讲“新固态”。在新形势下,个体和企业都需要在传统“气液固”三态之外,进化出“新固态”,将优势优化而成为自身的独到之处。
又一年过去了,无论环境如何变化,大概都各有所得也有所失。逝者不可追,唯与未来。
一、这十年,风起云涌
回顾过去的十年,可谓风起云涌。
从美国金融危机和四万亿引发的一次经济波动,虽然最终是中国出手承担了责任,获得了一段比较好的外部发展环境时间,但也带来了一系列的麻烦。
最大的麻烦应该算是房地产的疯狂。直到“房住不炒”成为红线,房地产仍然是国民生活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甚至有很多人成为了新时代的“奴隶”。当然这个过程中也练就了“基建狂魔”,以及这个星球上最会建设的群体,如今正在世界各处继续建设。
虽然乔布斯去世了,可由乔布斯带来的智能手机,以及智能手机催生出的移动互联网,改变了几乎三代人的生活方式。而由于移动互联网及后续的更多变化,让我们回想十年前都会觉得陌生。从抵触到接受,直到离不开,也仅仅是过去了十年而已。
资本在这十年间做了很多事情。穷的时候自然会仰视资本的存在,富起来之后必须重新思考。从互联网为代表的科技兴起,直到P2P团灭、数字货币穷途,一面是新兴资本的伟大创造,一面是金融资本的疯狂收割。十年见证了太多历史,十年也涨了太多的见识。
从“市场是资源配置的决定性力量”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到“高质量的双创”,中国的经济与社会发展从没有停下脚步。但每一次的升级都会面临由此带来的副作用,也不得不面对越演越烈的贫富分化和被阻塞的阶层晋升通道,好在进步总是有目共睹。
经济刺激多了,免不了边际效应递减。由刺激而产生多巴胺分泌,毕竟不是长久之计,人的生命还需要建立内啡肽的产生机制。经济也是如此。于是,供给侧改革来了,转型和升级处处可见,技术与奋斗时时得闻。然而,这条路也是坑洼崎岖,到处是艰难险阻。
干活不赚钱,买房能发财。天道何在?企业和个体都在迷雾中张望、彷徨。终于,特朗普的“交易的艺术”重锤落下,自主创新、科技强国的实体经济再次走到了舞台中央。
垂死病中惊坐起,暗风吹雨入寒窗。
二、这一年,风云骤变
该来的,不会因为祈祷而不来。一场席卷全球的疫情再次让人们见证了历史。
值得庆幸万分的是,2020年的疫情带给世界创伤,但也带给中国绝佳的时机。在全球困窘的时候,虽不能说风景这边独好,中国却得到绝佳的时间窗口,得以“待重头,收拾旧河山”。
于是这一年,在房住不炒的大前提下,教育“双减”来了,医药带量集采来了,三座大山开始晃动。这都是十来年为众人所诟病,却深恐殃及太多而不敢触碰的领域。“三胎”政策来了,生育政策改了,虽然已经形成的趋势并不那么容易转头。这只是一次小考,大考还在前头。
不可一世的互联网平台企业,那些成长为恶龙的屠龙少年们遭殃了。反垄断不仅是罚款和税收,更是为未来的科技创新开辟出一条通路,也为共同富裕找到了一条新路。但是,内卷的各行各业并未真的走出泥潭,没有新科技、没有创新,很难找到明天。
一边是新基建与数字经济形态如火如荼,作为可能的增长点走到前台。另一边是直播上演神话、网红褪去光环,艺人们不得不设法德艺双馨。允许前瞻者和勇士先富起来,但也必须找到先富带动后富的途径。尽管在感觉上有点矛盾,甚至无所适从,但要知道经济发展从来都是在破与立之中踽踽前行。
气候协定落下帷幕,几十年后中国终于可以在牌桌上指点五洲四海。大国们分封天下,碳达峰、碳中和走到了舞台中央。牌桌上刀光剑影,货币之锚直指双碳。从此以后,从宏观到微观,经济发展的道路上都会有一个形影不离的碳伙伴,经济发展需要重新计量。
眼见得一年间,股市中新能源火爆得超乎想象、不可理喻,不仅将钢铁侠马斯克推到了地球首富,也将关联产业链渲染得如诗如幻。然而没有什么事能一蹴而就,泡沫背后必然要有人承担。拉闸限电、放证挖煤,只是不同时间段中不得已的最佳选择。
专精特新红遍中国大地,北交所迅雷不及掩耳,都在用创新铸造新的国之重器和地方经济的脊梁。无所不在的债务压力和无孔不入的疫情风险,这一年里让大多企业忧心忡忡。一边是火焰,一边是海水,在火与水中奋进和重生,既有史诗般神圣,也有漂泊中的无助。
梦里依稀慈母泪,城头变幻大王旗。
三、下一年,风云再起
德尔塔变异噩梦尚未清醒,奥密克戎又在逡巡伺机。伴随着多国奥密克戎病毒的流行,疫情再一次将全球经济推向一个尴尬的境地。躺平看起来不行了,新疫苗还遥遥无期,再一次坚定了中国“动态清零”的防疫决心,也再一次证明了果然是天佑中华。
数字经济依然如火如荼地推进,可是概念毕竟只是概念,怎么才能落地?用信息技术提升生产与交换的效率,如果按照这个定义,其实无所不在。从两化融合到专精特新,数字经济真正的含义并没有改变,信息技术与一切经济形态的深度融合才是根本问题。
忽然火起来的元宇宙概念,催生出科技和资本另一个航向,到底是泡沫、骗局还是未来?有人说“元宇宙有傻子和骗子两种基本粒子,傻子围绕骗子高速旋转,从一个能级跃迁到另一个能级,释放出票子”,虽然是调侃也不无道理。风险一定会存在,却不能不说,这也可能为人类的未来找到了一条新思路。
双碳从协议到政策,再到衍生出来的观念,双碳的意义和经济两个系统逐渐端上了台面。看看特斯拉碳交易的收益,就能知道为什么马斯克如坐上火箭般成为地球首富,以及资本市场新能源相关股票涨得如此没有道理。新的一年里,双碳仍将是火热的话题,各个领域的推进比概念更加引人注目。
有人说碳排放是个伪命题,有人说碳经济离我太远,恐怕都需要重新审视。毕竟,这是代表着这颗星球上最强大国家之间的交易,也就意味着在相当长时间内将是人类的共识。尽管实现碳中和目标还有近四十年时间才到,但碳达峰已近在眼前。正如2000年时的互联网,有多少人笃信会创造出如今的虚拟世界?
硅和碳,可能在相当长时间内会主宰世界的经济。
市场过去曾经扭曲,但也带来了扭曲后的中国崛起。经过2020年以来的疫情和2021一年的政策洗礼,企业和个体原有的生存和发展逻辑有可能走不下去了。公平与效率,向来都是跷跷板,可也会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只是在发生变化的过程中,有些不适应不舒服罢了。矫枉过正也好,杀鸡儆猴也罢,尽管有些别扭但也一样前行不羁。
爱因斯坦的狭义相对论重新定义了时间和空间,证明了能量与物质的等价关系。信息技术将一切抽象成数字,而后创造出了虚拟世界的可能。按照第一性原理的逻辑,今天的碳与硅,本就是世界本源的演绎。可见的2022年,碳与硅奏响的命运交响曲,可能会改变众多企业和个体的命运。
科技创新始终是这个时代的大话题。不同以往的是,科技在中国正在从表象走向内里,基础学科被空前重视,市场必然会追逐硬科技和真功夫。生产与交换方式还将由科技驱动而继续变化,所以全社会还会面临新技术和新经济的冲击。当前存在的数字鸿沟,在未来可能需要数字救济。
回归到初心与使命,无论什么样的技术、什么样的协议,2022年的中心依然会围绕着国家强大到人民幸福。“双碳+”、“数字+”,“健康+”、“创新+”是不断变化而又本质不变的话题。
夜阑卧听风吹雨,金戈铁马入梦来。
四、新病态,做好自己
人类的存在方式受到疫情的挑战,中国崛起也到了博弈的关键时刻。虽然中华崛起不可挡逐渐成为新的共识,但在这之前仍然荆棘密布,所以未来的一年不可避免的出现很多“别扭”。
地球是个巨大的生态系统,谁也逃不开去,经济当然也是如此。对一个复杂系统来说,尤其是面对当前所未有、无史可鉴的局面,“摸石头过河”才是最“硬”的道理。既然没有办法预测未来,也没有成型的通路,接下来的一年应变能力将成为企业和个体的核心竞争力。
这是一个生了病的世界,不仅是因为疫情,也因为经济。几十年积累下来的问题,在享用了其中的福利之后,总会遇到清算的时候。
疫情是导火索,也是常鸣钟。如此境地,不进则退。我们无法停下来治病,也无法不顾生死冒进,只能在病态中且行且珍惜。
伴随着中华文明伟大复兴而来了的,还有刮骨疗毒、祛邪扶正,而后不仅要滋阴壮阳,还得补中益气。所以未来一年既要治病,又要前行,踉踉跄跄、手忙脚乱在所难免。敏于感知世界,及时应变行动并能跟进测量结果,从而调整思路和行动,这将是2022年的新课题。
所谓新病态,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中,边疗伤、边观察、边摸索、边前进。无论怎样,“新变态”与“新固态”仍然是傍身的法宝,用确定性的能力去角逐不确定的未来,才是最优方案。
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一两年的时间显然不够,走远路还要做好长远打算。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