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伟德BETVLCTOR1946(源于英国)官网-Global Leader

扫一扫,关注下方微信

胡剑锋:不装,好吗?“装”的学问与必要性标签:

人生如戏,必须入戏。

曾经有某一名人在视频中公开评价某人,用了一个词叫做“不装”,并认为这是对人的最高评价。的确,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社会上蔓延一种“装”之风。


“装”的形态多种多样:嘴上说的权贵名人,手中拎着名牌包包,抽的、用的、运动、玩的......当然,并不是权贵名人香烟包包高尔夫玩具有什么错,而是搭配起来似乎莫名其妙。于是,无数人开始讨厌“装”。


1.jpg


说“不装”是最高评价,也许过了。但,不装,大抵是一种境界。也许,这个“不装”,可以理解为真实,可以理解为德能配位,可以理解为名至实归。总之,让人心悦诚服、安然接受的,就是所谓的“不装”。


但是,在这个人世间,真的可以“不装”吗?有人说,要做真的自我,要随心所欲,我不要什么仪式感,我不要什么规则,这才算自由精神,才是理想中的生活。


什么才是真的自我?


从脑科学来看,每个人都有好几个自我(不是说神经病,而是这两年的研究成果,有据可查、请自查);


从人的认知看,每时每刻都在被不同的概念和思维影响;


从物质的人来看,我们都在向死而生。真实的自我并不存在,存在的只是当下的自我罢了。大概可以称之为“角色”。


每个角色都需要“装”


人是群居动物,在职场中尤其如此。每个人都有多种角色,在父母面前的儿女,在家庭中的夫妻,在孩子面前的父母,在下属面前的上司,在上司面前的下属,在客户面前的服务者,在服务者面前的客户......


2.jpg


每一个角色,都要求相应的素养,承担相应的责任,也就有了相应的“装”。


“装”是个人技能和修养


“装”是一种社会责任,适配个人角色的责任。但,“装”并不简单,“装”是个人技能和修养。作为一个顾客面前的专家、学生面前的老师、店家面前的消费者,恰如其分表现自身,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


3.jpg


扮演自身的角色,需要相应的功底。专家真要“专”而不能“砖”,那就需要持续不断地学习提升。老师、服务商,莫不如此。甚至连作为一个消费者,也得懂得该如何适可而止,才能获得最大利益,当然包括表现得优雅或者能够消费得舒心。


“装”是做好自己的社会角色


“装”,就是做好自己的社会角色。倘若装得不像,被人看穿而揶揄,那就是功力不够。而真的功力足够,何必说权贵包包奢侈品,真就用不着装。真的专家不需要、真的老师学生消费者,都不需要“装”。功力真够了,就是自然而然,在特定社会角色中的真自我。


最高境界的装,就是“不装”,也就是装的状态,已经成为本真。这个时候的装与不装,没有分别。如果确实要说装和不装的不同,不如说,装得像与不像很有差别。


4.jpg


前不久,清华大学门前的念着吴亦凡名字的女孩,迅速崛起成为网红,被人称为“因为不装,所以喜欢”(预知详情,请自行百度)。真的不装?要知道,这女孩可是专业人士。看姜文演的电影,看赵本山的小品,很有感觉,因为能够看到真实,看到“不装”。可是任谁都知道,这就是艺术演绎,只是装得像“不装”。


装到极致,便是不装,这才是成熟的职业人、这便是职业化。职业人在职场中,做好自己的角色,真的将自身代入到角色中,才能看到自己的责任,才能看到应该做的事情,才能找到自身的价值,才能有自己独具一格的人生,


所谓:人生如戏,必须入戏。仅此而已。


扫一扫,关注下方微信
XML 地图